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3版:民声·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拥抱数字赋能 书写服务为民新篇

本周观察

黄韵诗/图

3月6日起,石狮市总医院再向“智慧医疗”发力,在开设窗口结算、临床结算、自助机结算、腕带付多点结算的基础上,新增住院移动支付结算渠道,提升患者结算体验感。(详见3月7日《石狮日报》四版)

从“默记办理流程、楼上楼下跑”到“病床旁扫码、一分钟结算”,石狮市总医院推出的住院移动支付结算服务,虽然只是医疗领域拥抱数字时代的新实践,却何尝不是公共服务窗口以数字赋能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在此之前,传统公共服务窗口的痛点,主要源于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错位。以医疗场景为例,患者曾需辗转于预缴费用、费用结算、医保审核、发票打印等多个环节,耗时费力;通过移动支付、电子凭证等技术整合,即可将分散的流程压缩为“扫码即办”的极简操作,大大提升结算的效率。

可以说,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社会运行方式正在不断被重塑。投射到公共服务领域,嫁接技术推动服务升级的变革已经不可逆转,这也呼唤服务窗口要主动打破路径依赖,让群众在“指尖办事”中感知社会治理的温度。

当然,无论是从“窗口排队”到“指尖办事”,从“反复跑、多头问”到“零跑腿、掌上办”,还是未来借助AI等技术让公共服务迈向“无感智能”、通过生物识别实现“刷脸办事”,技术赋能的核心不在于展示其先进性,而在于通过“有温度的设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归属感。往大了说,当技术深度融入公共服务,窗口不再只是办事场所,而是治理现代化的缩影。从医院到政务大厅,从交通管理到社保服务,每一处窗口都应成为技术赋能民生的“微枢纽”。

直面这样的现实,公共服务唯有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秉持“以人为本”价值理念,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浪潮,坚持“群众需求导航,技术工具护航”,才能真正跨越“数字鸿沟”,更好书写“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时代新答卷。

(小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