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第03版:民声·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赋能激活农村养老的内生动力

社会评说

洪窟村党委、村委会积极应对养老挑战,全力探索智慧养老路径,在泉州市率先引入智慧养老系统,探索“农村全域智慧养老新模式”,满足辖区老年人尤其是孤老、空巢等特殊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详见3月12日《石狮日报》四版)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既是群众关注的民生痛点,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洪窟村通过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农村全域智慧养老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养老事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洪窟村的智慧养老模式,打破以往农村养老“低效粗放”的刻板印象,让智慧化真正服务于人性化。从体征监测仪、跌倒监测仪到全域覆盖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化身成为守护老人安全的“隐形护工”。全天候无感监测、实时数据反馈、多终端联动响应,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人力不足的短板,更以精准化、动态化的管理,让老年群体特别是孤老、空巢、残障等高风险老人的照护难题迎刃而解。

这一实践极具示范意义。智慧养老的背后,根植于洪窟村所构建的“政府引导、乡贤助力、社会参与、家庭协同”多元共治生态,通过激活乡土社会的内生动力,破解农村养老资源匮乏的普遍性难题。旅菲乡贤捐赠3000万元建设养老中心的义举,展现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与医疗机构、科技企业、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则打通专业资源下沉农村的渠道。值得称道的是,洪窟村通过组建本土义工队伍、建立“优秀义工”激励机制,将养老服务转化为村民共建共享的社区行动,既降低服务成本,又强化村庄共同体意识,为农村养老注入可持续的社会资本。

这一服务模式回应了老年群体对“在地安老”的深层需求,也与当前社会倡导的“健康老龄化”理念不谋而合。当然,洪窟村的实践仍面临长期考验,如,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如何消弭?多元合作机制如何避免流于形式?未来需进一步深入探索,防止“智慧化”成为新的服务壁垒。

我们期待,洪窟的做法能激发出更多乡村的创造性实践,让“老有所养”的理想照进每一片乡土。(黄翠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