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第03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登岘山观海

郭永尚

石湖金钗山的召唤,长久萦绕在我心间。它恰似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泉州湾畔,沉淀着历史的厚重,又洋溢着现代的蓬勃朝气。终于,我再也按捺不住,踏上登岘山观海的旅程。

登上金钗山顶,眼前豁然开朗,一幅壮阔的海山胜景铺展开来。极目远眺,现代化的泉州湾跃入眼底,澄澈海水与湛蓝天空在天际相融,波光闪烁,每一道涟漪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般如诗如画的景色,无怪乎古人亦会沉醉其中,留下诸多赞叹。刹那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诗句涌上心头,恍惚间,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领略这山川的雄浑壮美,感受他们对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与敬畏。

我的目光被石镜峰旁吸引,古人曾在此处留下“东海岘山”的摩崖石刻,可如今,只有一片平整的峭壁默默矗立,石刻早已开山取石消失不见,空余寂静。我不禁遐想,宋元时期,泉州港千帆竞发,万商云集。往来的文人雅士、商贾旅人被石湖金钗山山海相依、港城繁荣的景象震撼,挥毫泼墨,将赞叹刻于石上。他们把这里比作湖北襄阳的岘山,不仅是景色相似,更希望此地能承载深厚文化底蕴,留下时代风华。

曾经,无数人慕名而来,在摩崖石刻前,凝望苍劲字迹,感受历史与自然交融的魅力,或吟诗,或挥毫。如今石刻已没,只剩古籍中寥寥记载,供我们遐想其昔日风采。此刻,我站在此处,心中满是对那段灿烂过往的追思与惋惜。这份惋惜,不仅是对石刻消失的遗憾,更是对历史记忆逐渐模糊的担忧。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有多少像这样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遗迹,在不经意间消逝,只留下书本中的只言片语,成为人们心中难以触及的过往。

此时,曹操的《观沧海》在我脑海浮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虽然这里是金钗山而非碣石,但那沧海横流的磅礴气势、雄浑意境却如出一辙。脚下大海浪涛汹涌,拍打着礁石,奏响岁月的激昂乐章;远处山峦连绵,见证着千年的风云变幻。

收回远眺历史的目光,眼前是繁忙有序的现代景象。石湖港内巨轮林立,吊臂挥舞,集装箱被精准装卸,奏响城市发展的交响曲。港口的工人们,脸上洋溢着辛勤劳作后的满足,他们的汗水滴落在这片土地上,成为城市发展的养分。海面上,高铁和高速两条跨海大桥横跨海湾,气势恢宏。不远处,形似“鲤鱼”的清源山脉与跨海大桥相映成趣,共同绘就自然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奇妙盛景。

这趟登岘山观海的旅程,让我饱览泉州湾的壮美,感受岁月沉淀与时代脉搏。眼前交织的自然、历史与现代景象,是时代有力见证,诉说着这片土地从古老迈向现代的跨越,令我心潮澎湃。

故乡的山水,承载着过去,孕育着未来,永远是我心底最温暖的港湾,是我灵魂深处永恒的眷恋。它让我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片土地的根与魂始终深植在每一个热爱它的人心中,激励着我们在传承历史的同时,勇敢地迈向未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