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着海浪长大的人,对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总会时不时地在一个人的时候想起去看海,听熟悉的涛声,品熟悉的咸味,吹熟悉的海风。春日看海,夏日看海,秋日看海,冬日也看海,不曾厌倦。
一个冬日的周末,我带着儿子和小女儿,去了“海丝三宝”之一的林銮渡,因喜欢这古渡的幽静,还有深沉。日落时,我们在古渡上漫步着,数着历经沧桑的条石,迎着略带苦咸的海风,哼着不着调调的儿歌……
儿子一直注视着前方的跨海大桥,赞叹着工程师们的伟大,念叨着以后也要当工程师;小女儿开心地跑了起来,伸开小手,向古渡的尽头奔去,或许是想拥抱眼前这片温柔的大海。
我们在古渡尽头停了下来,尽情地品着眼前这片海,这宽阔的海。若是退了潮,定要下到这水下的那块大岩石上,寻找镌刻着上千年故事的一枚枚印记。蓦然转身回望,古渡风采依旧,依然是位健壮的老者,一手牵着再借亭,一手牵着正在回港的船只,牵着一个个游子归来的心。是啊,千百年来,商贾水手们不就是从这里,从他的肩膀上一次次来回走的吗?
落日已悄悄地倚靠在跨海大桥的桥头,我让小女儿独自站在古渡上,摆好姿势,自己绕到旁边一间古厝里给她拍照。从古厝的老旧木窗里望出去,别有一番意味。
木窗的上格满是落日染红了的天空,船只和水鸟们相伴的跨海大桥占据了木窗的中格,木窗的下格里画满了古渡的身姿,她正枕在海的怀里,悠然自得。
轻轻地半推开木窗,见古渡那整齐有序的条石,就像是海里一架古老的钢琴,琴键下深藏着航海家林銮的故事,琴声里诉说着郑和下西洋的传奇,琴声悠悠,从未停止,时而哗哗,喃喃细语,又时而轰轰,咆哮如雷。
站在古渡上的小女儿,早已俏皮地拈起裙摆,或左右摇晃,或不停转圈,翩翩起舞,极像一只落在钢琴上的美丽蝴蝶,我赶紧按下快门,把这一切都收藏起来。
离开时,月光已铺满古渡,涛声也越来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