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萤火虫点亮的童年

■米丽宏

泥土里滚大的孩子,谁没几个虫伴儿呢?脚边有田,田头有草,草窠里有虫儿。我们跟虫儿抬头不见低头见,是天天见的“老熟人”。

就连晚间,很多“虫友”还会循着灯光来访:螳螂先生、瓢虫妹妹、金龟子小弟……它们俯身趴在纱门上,深情地望向室内。只要纱门错开一道缝儿,就迫不及待地闯进去。它们,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

哪儿有虫儿,哪儿就少不了童心的探秘。

晚上,我们在家门口的老槐树下吃晚饭。邻居们也喜欢聚过来,篾席一铺,躺椅一展,摇着扇子,吃饭、聊天。黑暗中,虫声唧唧、人语喁喁。世界被虚化成灰度不一的色块,对面南山只显出一痕山脊,南河水也压低声音,好似静默无语。

河岸那边的草地,是萤火虫的“舞场”,黑暗中,几点萤火浮游而来,黄绿色微光,明明灭灭,飘飘忽忽。

“萤火虫!萤火虫又来喽!”暗夜的一角被轻轻撩开,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穿梭往来,如绣娘在穿针引线。

蛰伏在黑暗里的孩子们,雀跃而起,一窝蜂奔向河岸边。捉萤火虫,是大家永不厌弃的游戏。我们不顾大人的喝阻和嘱咐,也不管夜色是如何浓,我们的脚好像长了眼,识得弯弯羊肠路。

河岸边,我们仰头痴痴寻觅着、观赏着,黄绿、幽蓝的荧光陆续点亮,越来越多的萤火虫加入进来。它们一会儿亮在草地上方,一会儿又熄灭于树枝草叶之间。一时间,影影绰绰,好像在举办一场荧光舞会。

那真是繁星飞舞的梦幻场景啊,看得人心动不已。萤火虫的飞行并不十分灵巧,连我这出了名的“笨爪子”,也能捉住几只。抓住了,捧在手心,是一颗颗发光的豆粒。指缝稍稍松开,一小片微茫的光亮便泄露出来。试着松手,却见那光亮倏地闪成一道线,飞向空中了。

不知谁,从篱笆架上掐了一朵南瓜花,把抓到的萤火虫装进了硕大口袋般的花苞苞里。又有人受到启发,从旁边葱畦里摘来葱叶。不多久,大家都收获满满,南瓜花透出了朦胧的光亮,葱叶变成了“荧光棒”。

玩够了,我将南瓜花口一松,让萤火虫倾囊而出,乱纷纷散去。这让人有一种放飞繁星的错觉,一颗星带来一份喜悦。有的伙伴喜欢把萤火虫带回家,放在蚊帐里,让点点光亮陪自己入梦。

我娘不许我这样做,她说老书上有“腐草为萤”的说法,意思是,萤火虫是枯烂的野草变来的,有腐味儿。我天真地想,这么美的萤火虫,怎么会是烂草化的呢?它亮起灯笼的时候,多像星星和小花儿啊。

有次我爹下田晚归,背了一篓子青草瓜蔓回来,挎篓里带着点点亮光!原来青草上竟趴伏着几只萤火虫。我把不请自来的几只萤火虫装在罐头瓶里,放在桌子上。一整夜,那里微光朦胧,梦里都光彩熠熠。

天亮后,我细细端详瓶中的萤火虫,只见它们淡金色的头部长着触须,两扇黑羽翅镀着一道金边,尾部凸出一团,同样也是淡金色的。我姐说,那就是它自带的发光器,是它们的灯。

这带“灯”的小虫儿,看上去这样的不起眼。可是,黑暗里,它却有自己的光,哪怕一点点,也照亮了一小片夜。

长大后,我遇到好多具有“萤火虫”精神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善良,给人们送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温暖。或许,那光很微弱,但很多时候,一点微光,便能带困境中的人走出黑暗,走进光明。

力量不在大小,善意就是光芒。愿我们都自带光亮。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