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的时候,我曾雄心勃勃地写下自己的愿望:每天练半小时的毛笔字,一星期写一篇文章、锻炼三次。一个月读一本书,一年发三篇论文,五年内考博。开始的时候,每天热情高涨,我似乎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在向我招手。
一段时间后,我开始给自己的懒惰找理由。我不能坚持写文章是因为太忙,没坚持锻炼是因为下雨天没有锻炼场地……我知道这样不对,在心里有一千个理由说服自己一定要坚持,但只需要一个放弃的借口,我就缴械投降了。
闲下来的时候,我开始找原因,然后一条一条地写在纸上。有一天,一个朋友来找我。在等我的间隙,他看着我纸上的归类,自言自语道:“归类很详细,可惜都是外部归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走后,我认真看了一下自己的归类:没有时间,没有锻炼场地,没有……
显然,在无意识中,我陷入了一个归因误区,总把成功的原因归结于自身,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环境。长期下去,还延伸了一个副产品:我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满,抱怨工作,抱怨生活,身上弥漫着负能量。
一个周末,我醒得比较早,然后准备去操场跑步。操场上锻炼的人真不少,虽然是清晨,却有点闷热,懒懒的不想跑。我开始围着操场慢走,看着不停地有人超越我,把我越拉越远。我想起老家常说的一句俗语:“坐地望人行。”你在看,别人在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一点点拉开的。
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我开始慢跑,慢慢地,我超越了好几个人,最后一圈冲刺的时候,我鼓足了劲。就在我跑起来的瞬间,我感觉到了阵阵凉意,微风徐徐,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抚摸着我,让人惬意无比。当我跑得越快,风就越大。当我停下来的时候,风就消失了。
我幡然醒悟:只有跑起来,才能遇见风。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大到整个人生历程,小到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都需要“跑起来”。联系自己的生活,发现我之所以满腹牢骚,最后什么也没有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没有“跑起来”。
用网上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像猪一样懒,却不能像猪一样心安理得”。想得多,做得少,最后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此,我需要做的是改变自身,提高执行能力,把目标细化,然后一个个去实现。
当文章一篇篇见报,当苦苦等待的论文收到录稿通知的那一刻,我似乎置身于一处鸟语花香之地,一阵清风朝我徐徐吹来,顿时豁然开朗,神清气爽。我知道,我站在人生跑道上,迎着晨光,身体和灵魂都在不停地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