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英
我忙着收拾房间,告诉三岁的儿子选好喜欢的书在床上等我,我收拾好了就去给他读书。他用软糯的声音回应着:“好的,妈妈,我去选书喽。”
当我走进卧室的时候,只见满床都是书,儿子坐在书堆中间说:“这些书都是我的朋友啊。”我打趣道:“读到天亮,我们也读不完这么多书啊。”儿子指着窗外说:“妈妈,读得完的。你看月亮,《出塞》里面也有月亮。”儿子最喜欢王昌龄的《出塞》,虽然他还不懂其中的深意,但不仅能背诵,还能唱出来。
我在回应儿子问题的时候,想起伏尔泰的一段话。伏尔泰认为,读一本好书仿佛找到一个朋友,再次读这本书仿佛老友重逢。
儿子说这么多书都是他的朋友,我在心里暗自为他感到高兴,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小时候,除了课本,我一本课外书也没有,亲戚家哥哥扔掉的半本作文书,被我捡回来,成了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那半本作文书上的作文,我几乎都会背,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作文书上描写蚂蚁的画面。
书籍是我们至诚的朋友,朋友相随,阅读美好未来。我坚持给儿子读书已经两年了,他习惯睡前阅读,要是不读书他会闹脾气:“还没有读书呢,我要学习进步。”
儿子正在看的书上画着一幅画,配着文字“我和朋友去踢球”。儿子盯着书,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说:“妈妈,他们不能在那里踢球,球会滚到河里的。”
我仔细一看,配图里面有一条河,小朋友就在河边踢球。我惊讶于儿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告诉他:“书里面也有不恰当的地方,看书仔细的人才能看出来。”他转过头看着我说:“没关系的,我的‘朋友’犯错了,我会原谅他的。”
一轮晶莹皎洁的明月,照在儿子摊放满床的书上,我和他一本一本地慢慢阅读,月光同时照进我们的期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