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艳
小时候,邻居关系其乐融融,譬如:东家炒肉飘香四溢,西家孩子就禁不住盛一碗饭跑到东家吃,东家妈妈也不吝啬,夹菜也不会顾此失彼,通常她会一边给邻居家的孩子夹菜,一边还不忘唠叨:“多吃点儿,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了东家妈妈的撑腰,西家孩子放开拘谨,吃得更欢了。
记得有一次成绩考砸了,一放学我就火速跑到王婶家,然后悄悄附耳低语一番,轮到父亲要惩罚我时,王婶就像“及时雨”般出现了,劝解父母,直到放弃,临走王婶还会补一句:“大丫,以后要努力,争取考个好成绩,你爸若不奖励你,大妈给你做泉鱼吃。”
王婶的一番话让父亲略显尴尬,他开始反思自己只罚不奖的制度确实太苛刻了。那时候的天总是很蓝,小朋友们在树下荡秋千,妇女们在小河里一边洗衣裳,一边聊着闲话,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成年后,我住进了钢筋水泥建造的商品房,下班回家把门一关便成了悠然自在的世界,即使邻居家做山珍海味也与我无关。不打扰,不越界,尊重别人的隐私是现代人该有的文明礼貌,即使是逢年过节,与亲戚相邻而坐,我都不敢贸然地给对方小孩夹菜。
有了孩子以后,这座水泥“堡垒”被打破了,在带孩子到楼下院子里玩耍的过程中,邻里之间开始热络起来。有一次,我抱着孩子到门口买菜,遇见楼上的邻居阿姨,她一直耐心地等我与小商贩讨价还价,称完菜以后还主动提出帮我拎菜,我有些不好意思,谁知她一把抢过菜,说道:“我帮你拎菜,你抱着孩子,咱们回家。”她拎着菜把我送进家门。
后来,有好几次下班,我刚一回家就听见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原来又是那位邻居阿姨,她把自己在小区一隅种的蔬菜送给我,盛情难却,于是我收下她的好意。有了好邻居的帮衬,我到院子里晒床单被子从来不看天气预报,一旦有风吹草动或是天气突变,我依然可以心无旁骛地上班,我知道那位阿姨一定会帮我收回家,我下班后只需到她家去取。有一位中国式的好邻居简直是太省心了,活脱脱地诠释了“邻里好,赛金宝”的内涵。
古有“六尺巷”的邻里典故,今有“搭把手”的好邻居,多年相处的邻居俨然变成了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邻睦风亦暖,友善天地宽,何其有幸的遇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