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刻钢板

■郭芳读

怎么?教书还刻钢板?听起来像天方夜谭,遥远又茫然。是的,刻钢板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多数教师的“看家本领”。

一支铁笔,硬塑料笔杆,笔尖是铁针。一块钢板,长30多厘米、宽10厘米,有密密的竖纹或斜纹,钢板卡在长方形的木框里。一张蜡纸,正面涂一层蜡,印有暗格,让人刻字时横平竖直有“规矩”。

刻钢板可是功夫活。蜡纸平铺在钢板上,初学者的铁笔不走“正道”,根本不听使唤。用力不到位,刻不透蜡纸,油印出来的字迹轻淡看不清。用力过猛,将蜡纸刻破,油印后的纸张呈现黑糊状,像是化妆过的脸蛋出现雀斑,很是难看。因而,必须拿捏力度,“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灯塔牌蜡纸一盒50张,比较金贵。办公经费紧张,重刻浪费,心疼。老师一次性只能领两三张蜡纸,钢板还要轮流用。只有沉下心来,认真细致,才能得心应手地在蜡纸上笔走龙蛇。稍不留神刻错了字,点燃火柴或蜡烛,对着错字熏一下,蜡一熔化,错字就模糊了,然后重新刻上正确的字。

在蜡纸上“刀耕火种”是气定神静的细腻活,一笔一画要清晰美观。一张八开的蜡纸刻满,得两个多小时。最佳的心态如同坐禅,超然物外,一口气能刻两三张,不出差错。如此,会累得眼睛发涩,脖子酸硬,中指磨出血泡,日久生茧。

夏天,蚊虫叮咬,近视镜片上汗水淋漓。冬天,冷风飕飕,冰凉的铁笔让双手僵硬。我把精挑细选的题或资料放在案头,“埋头苦刻”起来。密密麻麻的文字,恰似满天星斗闪烁。那“吱吱”的刻字声,那凹陷的笔画“力透纸背”,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大功告成后,翻看自己的“作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五味杂陈,成就感“爆表”。当遇见学生看到油印小报、流行歌词谱或《作文选》时的那种“漫卷诗书喜欲狂”情景,我的疲惫顿时烟消雾散。

刻钢板,只能小心翼翼。特别是到了最后,如履薄冰,生怕一旦出现失误前功尽弃,大半晌的辛劳顷刻化为乌有,只能唉声叹气甚至抓狂。什么毛头小伙子,只要一刻钢板,心性都会稳下来。如待人处世,慢慢地会让你磨去尖锐后淡然理智,继而圆润平和。

刻过钢板的老师,大都写得一手俊朗的钢笔字,称为“钢板体”。刻钢板的那份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依然需要年轻一代坚守和传承。仔细想想,人生何尝不是“刻钢板”,每走一步路,每干一件事,都要看准踏稳,扎扎实实,才能行稳致远。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