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这个从山沟走出来的人依旧没能改掉山里人的性格,特爱唱“山歌”,对山的迷恋有增无减,时不时地回乡下老家去看山,还用笨拙的笔头写出对家乡山峦的赞美之词,更多的是忆起与青山过往的故事。
我生于山沟,长于山沟,几乎从年幼学会走路起就要上山,因为我家在半山腰上,出门抬脚就要上下山,爬坡上山,过坳下山。小时候,跟随姐姐去山上拾柴火,山坡平坦点的,能走,但陡坡时就不好走,稍不小心便会摔倒,而且还是往山下滚,轻则打几个滚被树木柴草拦住,重则直滚到山底。“姐,我爬不上了。”“没出息,快起来爬呀,像狗一样地四肢着地爬。”我手脚并用地爬着,还真爬了上去。不过,好难,好累。
上山难,下山亦不易。下山虽不需费多大力气,但遇到坡陡的下坡路是把不稳脚步的,像是有种强大的惯性推着身子前行,脚步跟不上就会摔倒。我经常摔得鼻青脸肿,被柴草荆棘划出一道道血口子。摔多了,人就学乖了,会在坡路光滑的情况下,一屁股坐下往下滑去,既轻松又好玩。坡路不光滑的话,我就拽住路边的柴草竹枝,一步一步地踏实走下去。
长到10多岁,上山下坡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干活时,挑着担子到山里菜地里施肥,虽然担子压在肩头挺沉重,但脚步走得还是蛮稳的,大不了多费点力气、多出些汗、多喘几口粗气。下山同样稳得住,肩挑几十斤捡拾的柴火,或是担上收获的红薯等,脚步轻盈,就着坡势加快步伐,反倒省下不少力气。
作为山里人,我感到很自豪,这或许就是我常回老家看山爬山的缘故。看着连绵不断的青翠山峰和奇形怪状的山沟,非常养眼,连心情都顿时舒坦。爬山登顶累出一身热汗也心甘情愿,下坡过坳省些力气也算得到很好的休养,积蓄再次爬山的力量。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回首往昔,我人生的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又何尝不是一种“上山下坡”呢?正如俗语所说,上山不易下山亦难啊。
上山要努力,会流汗,累得气喘吁吁;下坡同样不轻松,需小心谨慎,稍不注意就会摔跤,必须吃一堑长一智,因势而为,借力而行。爬山登顶固然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而下坡来到山脚低洼处也不完全是坏事,往往会有意外收获,比如能采摘到更美艳的花朵。
有朋友曾经问我:“你感觉自己的人生如何?”我回答:“精彩啊,有喜悦,有忧伤;努力过,灰心过;曾经登上顶峰,也曾陷入低谷;再度奋起,重又收获。酸甜苦辣全尝遍,就如爬山的过程,苦尽甘来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