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踏入社会初执教鞭的那一年,我们几个青年教师到泉州浦西万达综合商圈对面的乌洲家访。那时的乌洲还是城中村,村道七拐八弯,班主任肖老师领着我们穿过幽暗的村巷,走向一栋老旧的石头楼,学生小泽以及他的妈妈已在院子里等候。小泽的妈妈个子不高,齐肩的头发略显枯黄,脸色有些苍白,歪着身子朝我们微笑,腋下那把灰白色的拐杖特别显眼。
一楼厅边的椅上坐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小泽的妈妈说这位老人是他们的房东。她招呼着我们走上二楼,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他们的“家”。一张小电脑桌紧挨墙根,电脑已有些年头,一张简易大床占据了大半个空间,由于房间太小,摆一张椅子都显得奢侈。我们五个人一起走进去,整个房间愈发拥挤。小泽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房间实在太小了。”为了化解她的尴尬,我赶紧招呼同行的老师就近找位置坐下来。
尚未交谈,小泽的妈妈一瘸一拐地为我们递水果,葡萄已经洗净剪散,苹果切成了小块还没氧化发黑,看得出已经用盐水浸洗过了,果香扑鼻而来。我们一边推辞,一边开始交谈。
原来,他们一家来自江西的一座乡村小镇,在泉州已经生活了五六个年头。聊起孩子的学习,妈妈一脸欣慰:“我这孩子很乖,回家就自觉写作业,从不贪玩。”听着妈妈的夸赞,孩子没吱声,班主任肖老师走过去轻声问小泽:“你有什么小心愿?或者最想得到什么礼物?”小泽一时理解不过来,愣在那里,我们只好请他的妈妈代小泽提出一个心愿。
小泽的妈妈笑了笑:“虽然我现在月工资只有2000元出头,去掉房租和午托费,生活费所剩无几,但是我们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支持,只希望小泽在学校里能多获得一些锻炼的机会。”当听到我们同意时,她的脸上绽开了一朵美丽的花。这时,我突然想起普希金的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看到小泽妈妈的笑容灿若阳光,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也似有所悟:当一个人面向阳光,满眼都是灿烂;当背对弦月,看到的只是阴暗!一位母亲,独自带娃承受着太重的生活压力,却不因躯体残疾而垮下,反而是那么乐观、豁达,并感恩地生活着;她没有因命运坎坷自怨自艾,仍然天天面带微笑拥抱阳光,担当起一位母亲的责任。面对她,我忽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家访前,我以为自己将扮演帮扶别人的角色,指导家长怎样培养孩子。此时,我心底升腾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敬畏。
也就在那时,我顿悟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必能体现生存的价值。从那次家访以后,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我都会像面向阳光一样,努力汲取各种力量,更加勤奋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