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老家的西红柿

■郭芳读

西红柿又名番茄,也叫洋柿子。西红柿原生长在南美洲,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曾经被视为“不果不瓜不菜”之物的西红柿,已成为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味道。

我的家乡后溪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家家户户种植西红柿,蔬菜商贩开着大卡车到村里收购西红柿,远销江浙沪、京津等地。小时候,我曾参与种植西红柿的过程,对西红柿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村里溪流两岸的田园里种满一垄一垄的西红柿,拔草、掐杈、捉虫、点花、摘果等全是手工细心操作,蔚为壮观。西红柿幼苗时就要搭架,在幼苗附近插根1.5米长的金文竹,三根金文竹的顶端绑到一起,形成一个三角架。用更长的金文竹竿横着把整垄的三脚架绑在一起,这样西红柿成熟了更能受力,也能抗风,更稳固。用碎布条把秧苗固定在竹子上让其向上攀爬,向阳而生。

春日的午后,当我们兄弟的汗水濡湿了衣裳,西红柿秧苗们都有了“靠山”。绿油油的一排排,披着夕阳的金光,五颜六色的布条在微风中摇晃,仿佛在欢呼:“风雨来了,我不怕!”

浇水之后,越发茁壮的西红柿悄悄绽开了黄色的小花。每天清晨,兄弟们早早出现在地里。鸟儿啁啾,花儿初绽,我们用毛笔蘸着调好的红药液涂抹花梗,路过的人特别好奇,难道是在数有多少朵花吗?

药液染成红色是为了做记号,涂抹花梗是人工授粉,以提高产量,技术含量不高。家家户户那么多棵西红柿开那么多的花,往往需要小孩帮忙。我开始时还觉得好玩,一天忙下来,腰酸背疼,脖子僵硬,露水湿透鞋子和裤腿,累得只好蹲下来干活,绿叶汁给衣裤涂上无法洗净的图案,露水和汗水合伙把我搞成了“泥腿子”。

那时西红柿是自然熟的,地里没施化肥,也没用农药。瞧这果实长得多好,红光透亮,沉甸甸的,心里乐开了花,几个兄弟姐妹的学费有着落了。到了七月底,满枝的西红柿成熟了,饱实丰盈,三个一簇,两个一对,也有独生的。远看像姑娘羞涩的脸蛋,近看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

我在采摘之余,拿了一个红里透亮的,用水冲洗后,轻轻地咬了一口,皮薄肉厚瓤沙,没有一丝酸味,嚼在嘴里甜甜的,汁水四溢。在家里,沙糯的西红柿切块上沾上白砂糖,轻轻地一嚼,咯吱咯吱地响,甜香可口,止饿解渴,妙不可言。

西红柿炒蛋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西红柿酸甜的口感渗透着鸡蛋的软糯和微香,还没有吃,就已经令人垂涎三尺了。西红柿蛋汤,再加点绿绿的葱花,色泽鲜艳,让人眼馋,闻之清香扑鼻,食之甘甜爽口,直达味蕾,乃儿时“西红柿味”也。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