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闽南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胭脂巷

泉州老街巷

胭脂巷在鲤城中山路东边东观西台与指挥巷之间。据称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东方第一大港,与海外的交通贸易十分繁盛。“市井十洲人”带动了当地相关贸易往来的兴旺发达。因巷子附近聚居着大批外国人,特别是阿拉伯人的聚居,致买卖时鲜花卉及胭脂花粉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巷子也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名。

另据考证,胭脂巷的由来尚有另一种说法,说这巷子本名“燕支巷”。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就居住在这附近,当时这里是城市中心。为纪念其祖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特把他们聚居的所在叫做“燕支巷”。

当时,宋代名相苏颂的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率族人回祖迁居这巷子中,他的后代在这里繁衍生息,逐渐让这地方成为苏氏条街,巷中的“苏氏祖闾”即其发迹地,泉州人称此地为“祖闾苏”(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现在还称“闾里”)。这祖闾有远近闻名的三口奇井,分别位于“祖闾苏”的庭口、中落和后院。据传,这三口井井水都呈粉红色,像胭脂一样。另一种说法,只要人站在井边,倒影入井,则呈现粉红的胭脂色。还有一种传说,三口井的井水古代都用来制作胭脂,因质地上乘,远近人们争着来买以这里的井水制作的产品,也因为这原因,胭脂巷大为出名。

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特别是其祖苏颂(1020—1101),是苏氏族人历代子孙念念不忘的荣光。作为古代著名的科学家,苏颂在医药学、天文学方面贡献巨大。他所编纂的《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一直被奉为中国古代医药学与天文学的圭臬。他主持制作的水运仪象台闻名世界。科学上的巨大作为掩盖了他曾历官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入阁拜相的从政经历。是科学技术创造改变并推广了苏颂的声名,而不是因为涂脂抹粉而传扬。 (陈嫣兰)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