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人在旅途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巷口的老裁缝

■耿艳菊

巷口的裁缝店里,老裁缝坐在缝纫机前缝制衣物。缝纫机哒哒响,银亮的缝衣针随着缝纫机的转动迅速往前跑。老裁缝不急不缓,神态安然,一边忙着手中的活,一边和顾客闲聊家常。

我们几个顾客看那针尖儿在布料上飞速掠过,暗暗心惊,不禁议论起来。这可不是一日之功,慢一点或稍微一分神,那针尖就会扎到手上。老裁缝听了,哈哈大笑,他已经完成了手中的活,索性向我们讲起他年轻时做学徒的事。

那时候,他可没少受罪。年轻没做过事,笨手笨脚的,对缝纫机也不熟悉,针扎到手上去那是常事,不稀罕。有好几次,针就从大拇指指甲穿过,穿透了手指。

“拔掉针,消消毒,简单包扎一下,收拾收拾,继续干活。当时也没当回事,自己就好了。被扎过几回后,技术倒是长进了不少。哈哈……”老裁缝说起往事,总是云淡风轻的样子。他大笑的时候很可爱,眼角鬓发里都藏着深情。

我们几个顾客有的已经拿到自己要的东西,也没有急着要走,而是和这健朗的老裁缝快乐地聊天。老裁缝亲切、幽默而达观,和他说话令人内心充满温暖。

快吃午饭了,老裁缝完成了他上午的工作,我们也该离开了。老裁缝起身相送,刚走出几步又折回缝纫机旁,对我们说,“你们放心,我这‘老伙伴’早已对我日久生情,不会再伤害我了。我就是偶尔大意,它也会‘针下留情’,不往我手上跑的。”

“针下留情”,过了很久,我一直记着这四个字。我的外祖母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她讲的是“刀下留情”。那刀是菜刀,生活中的必备,每个家庭中的妇人为一家老小做吃食都得仰仗它。

我十几岁时学做饭,切萝卜条儿。手切破了,也没有切出像外祖母和母亲切的那样又细又规整的萝卜条儿。我十分懊恼。外祖母就安慰我,没事儿,不着急,慢慢学,练得多了,那刀就懂得你的手劲了,就会配合你。它对你有了感情,就不会切你手了。

其实,这就是我们了然于心的熟能生巧。我们做一件事,使用一个物件,熟识了,习惯了,做得多了,自然就会了,熟了,巧了,游刃有余了。这就是我们与物件之间的默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