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但是那年腊八,我们却美美地吃了一顿“腊八饺”。
那一年,父亲大半时间都带着祖母寻医问药。后来,祖母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还借了不少外债。家乡有腊八那天要账的习惯,父亲决心在腊八前把所有欠账还清。
母亲叹口气说:“冬天农闲了,到哪弄钱去?”父亲皱着眉头,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经过商议,我们决定一家人全都动起来。父亲把秋天收获的花生炒熟,带到火车站去卖。母亲有缝纫的手艺,可以做些零碎的活。祖母则在家里帮人糊纸盒。
哥哥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皱眉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和妹妹可以去那个大厂子边捡废料。我有个同学每周都去捡,有时还能捡到宝呢!”我听哥哥描述得活灵活现,以为那里真的藏着闪闪发光的宝贝。父亲则说:“那里太远,也没啥好捡的,别去了。”哥哥一心想为家里分忧,我也想去“捡宝”,父亲只好同意了。
就这样,一家人齐开工,忙碌了起来。哥哥有空就骑自行车带我去“捡宝”,其实哪有什么宝,有时能捡到废塑料、废纸箱或废铁,但是很少,需要拿出“捡宝”的精神来翻找。不管怎样,多少有点收获。
转眼到了冬至,很快又到了元旦,但是一家人仿佛把这两个节日都忘了,连饺子都没顾上吃。又过了几天,母亲盘点了这段时间一家人的收获,欣喜地说:“钱攒够了!没想到这么快,还有剩呢!对了,明天腊八,咱们吃饺子,把冬至和元旦没吃的饺子补上!”
可是,腊八不是都吃腊八粥吗?母亲说:“是啊,但咱们不是最爱吃饺子吗?咱们就吃‘腊八饺’,比腊八粥好吃!”
哥哥想吃肉馅饺子,但不知道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肉。母亲笑着说:“够!你们俩也挣了不少钱呢,要犒劳你们,吃肉馅饺子!”其实,我和哥哥没挣多少钱,但父母更欣慰的是我们懂得为家里分忧。
父亲出去还钱,母亲数着剩下的钱,笑得眉眼弯弯。我和哥哥则流着口水讨论着“腊八饺”的美味。祖母看着我们,脸上笑开了花。
腊八那天,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包饺子。“腊八饺”里放的肉真多啊,香喷喷的。我们一边包饺子,一边说说笑笑,那种气氛仿佛过年一样。
父亲提议在饺子里放硬币,来寻点福气。母亲悄悄地在五个饺子里放了硬币。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吃到了带硬币的饺子。“腊八饺”真好吃,咬一口都是肉,香得没法形容。一家人那个开心啊。
那年的“腊八饺”让我们懂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犒赏。我们犒赏自己的努力,为的是积蓄继续前行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