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六月,应该又是闽南一带龙眼花盛开的季节了。我仿佛见到,映入眼帘的那一树树的金黄,随着微风掠过,馨香扑鼻而来。
龙眼,又称桂圆,成熟后的果实外皮是淡黄色的,剥开果壳,果肉如凝脂般雪白,咬一口清香甘甜,沁人心脾,它的果核呈圆形,红黑色,所以有“皮黄肉白味美汁甜核黑”之称。龙眼花小,呈球状,和它的果实一样,寓意幸福、美满,也象征着人们的生活幸福、家庭幸福、和谐美满。
少儿时的记忆,鲤城开元寺旁的东璧龙眼、东街的仁风龙眼,还有江南的亭店龙眼都是享誉古城、有口皆碑的水果。龙眼肉有益气补血、增强记忆、养颜美容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气血不足者食用,而肥胖、糖尿病患者、阴虚内热者则慎食。
龙眼花亦可入药,具有温肾、利尿作用。龙眼蜜也可起到补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龙眼干(桂圆干)则可以预防贫血、改善视力、养血安神。据说,以前外省人甚至海外侨胞未能尝到新鲜的龙眼,都把龙眼干奉为至宝,家里孕妇坐月子,用龙眼干泡饮或炖鸡鸭肉,用以补血。当家中来了尊贵的亲友,用开水冲泡龙眼干待客,都是一段美好的佳话。
咏叹龙眼的诗词古往今来数不胜数,如宋代李纲的《即事》:“荔枝红紫已交加,龙眼新来又著花。便欲谋居不须去,咀冰嚼雪过年华。”宋代王十朋的《龙眼》:“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味比荔枝真是奴。”明代李孔修的《咏龙眼》:“封皮酿蜜水晶寒,入口香生露未乾。本与荔枝同一味,当时何不进长安?”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诗中也曾写道:“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
让人难忘的是,40多年前,我们10位大专中文班的同窗,出于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课余时间努力写作,不定期聚会互相交流、切磋各自的文章,有些时候还为文章中的遣词造句争得面红耳赤,不亦乐乎。当时的我们,风华正茂,信心满满,在文章中谈理想、谈人生,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和憧憬,因此还选编了两期的《龙眼花》期刊。
现在回首当年写下的文字,感觉是那么的稚嫩和不成熟,唯一可以聊以慰藉的是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纯真、朴实和满腔热情。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从风华正茂到鬓发染霜,同窗好友情深似海,始终不改初衷,时不时聚在一起,聊起往事,仍旧是豪情满怀不减当年。
近年来,由于各自的家庭环境、生活发生变化,能够坚持不懈地执笔写作的同窗已如凤毛麟角,但是我们仍续编了三、四、五、六期的《龙眼花》期刊,并期望有机会出一本精选集,重圆青春时代的文学之梦。
记得有一首七绝这样写道:“龙眼花开米粒黄,可无半点带红妆。蝶蜂何故频相顾,知否怡人扑鼻香。”龙眼花年年绽放,龙眼花散发清香,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也期盼龙眼花园里我们几十年用辛勤汗水浇灌的文学之树常青不老,我们细心呵护培育出的友谊之花永远吐露芬芳。